适合小学的益智故事-跌出来的忠心

2020-12-09 作者:故事大全 阅读:
  

  益智故事要表达的道理,往往通过集中描述一些有趣的现象或者剖解某个生活片段实现,小学生多读益智故事,有利于他们更细心观察生活,小编为大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,接下来就让小编带大家一睹为快!

  跌出来的忠心

  明朝建立后,太祖朱元璋对那些功臣宿将并不那么放心,采取各种方式测试这些人的忠诚度。

  大将郭德成是明朝的开国功臣,妹妹又是朱元璋的妃子,可朱元璋对他并不信任。

  一天,郭德成奉旨入宫,君臣二人饮酒叙谈,其乐融融。

  郭德成不免有了醉意,朱元璋见了便命人拿来两锭黄金塞进他的手里说:“好好拿着,不要告诉别人。”郭德成虽然酒醉,可内心敞亮,无功受禄,觉得事情有些蹊跷,便把金子藏在靴筒里,一摇一晃地出了皇宫。

  到了宫门口的时候,郭德成故意借醉跌倒在地,脚上的靴子一下子摔出老远,那两锭金子滚落出来,特别显眼。

  把守宫门的侍卫见了,觉得郭德成形迹可疑,上将其拽住,并派人飞报皇帝。

  朱元璋见报,对来人说:“不必多疑,那是朕赐予他的。”

  朱元璋不露声色,心中却又暗自得意:郭德成不欺君,是一个忠诚可靠的人。

  事后,有人指责郭德成有些过分,做事不厚道。

  郭德成回答:“宫廷之内如此严密,若藏金而出,别人岂不说你偷窃?况且,我的妹妹在宫内侍候皇上,我又经常出入皇宫,谁知道皇上是否以此来测试我的忠心呢?”一席话,说得众人皆服。

  与其刻意地掩藏不如主动袒露,无缘无故地得到赏赐,就更需要小心谨慎,天上不会掉馅饼。

  桑树抵罪

  范仲淹的次子范纯仁是北宋名臣,人称“布衣宰相”。在襄城任知州时,他发现百姓的生活穷困,于是想找出办法改变现状。经过考察,他发现襄城适宜种桑养蚕,织成丝绸后价格不菲,便发布政令,号召百姓种桑树。

  可政令发出了很久,范纯仁也没看到百姓种桑树。原来,当地百姓世代以种田为业,习惯了老守田园,不想求变。尽管政府再三鼓励,仍没人愿意去种桑树。范纯仁不愿靠强制措施逼迫百姓,便想出了一个办法——用种桑树代替处罚。他命人贴出公告,写上:罪行较轻的罪犯可以用在家中种桑树代替坐牢,所种桑树的多少根据罪过轻重而定,并按所种桑树的生长情况,予以减罪或免罪。

  公告贴出后,许多罪犯为了减罪纷纷在家种桑树,继而用桑叶养蚕、用蚕丝织布……几年后,养蚕、织布的风气在襄城流行起来,许多百姓因此脱贫致富。因为范纯仁是以著作侍郎的身份来此任知州,百姓便把桑林称为“著作桑林”。

  怎样把政令推行下去是一门学问。许多时候,以强制的方式推行政令,结果往往适得其反;而变通一下方式,巧行政令,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  留给鬣的晚餐

  在非洲大草原上,狮子算得上“草原霸王”,任何动物看到它,都会灰溜溜走开。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,同样生活着一种叫鬣狗的动物,它们与普通的狼狗差不多大,毛色棕黄,喜欢群居生活。

  当它们集体出动捕猎时,甚至可以捕杀到瞪羚、斑马、角马等大中型草食动物。有时,就连体重达半吨的非洲野水牛,也会成为鬣狗的手下败将。可惜的是,鬣狗有个致命的弱点,每次捕捉到猎物,总会无比兴奋,发出一种像人一样大笑的声音。

  这种声音在草原上非常有穿透力,能传到几千米之外。这样一来,很快就将狮子引来了。乐极生悲的鬣狗,只好放弃本来已到嘴边的美味,灰溜溜四散逃走。狮子停下来,绕着猎物转几圈,就开始尽情享受捡来的“大馅饼”。奇怪的是,它每次总是不吃完,要留下三分之一的美味,然后就大摇大摆离开了。

  正在周围观察“敌情”的鬣狗,马上重新围拢过来,分享剩余的美味。时间久了,狮子和鬣狗居然渐渐形成了一种默契。发现猎物时,只要狮子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,鬣狗们就会一拥而上,大开杀戒,直到将猎物置于死地。

  身为草原霸王,狮子总是自觉为鬣狗“留”下一部分美味,这种举动似乎有些愚蠢。

  其实,这正是狮子的聪明之处。

  因为,只有为鬣狗留一份晚餐,自己才能得到更多的晚餐。

点击分享:

栏目导航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