朱?简介

2020-12-09 作者:故事大全 阅读:
  三国人物带来人物简介,了解更多三国历史欢迎关注故事大全三国频道

朱?-名称

?朱?

朱?-相关资料

朱?(?—195),字公伟,上虞人。幼年丧父,母以贩缯(丝绸)为生。经上虞县官度尚推荐任会稽主簿。太守徐圭举其为孝廉,迁兰陵令。“政有异能,为东海相所表。”东汉光和元年(178),任交州刺史,以平息叛乱有功,封都亭侯,征为谏议大夫。后黄巾起义,“公卿多荐?有才略”。拜右中郎将,持节,与左中郎将皇甫嵩镇压颍川、汝南、陈国等地黄巾军,以功进封西乡侯,迁镇贼中郎将。后又围攻南阳赵弘、韩忠、孙夏等黄巾军,拜右车骑将军,封钱塘侯。击败黄巾军余部张燕等军后,拜光禄大夫,累迁城门校尉、河南尹。董卓专权,卓虽恶其异己,然贪其名重,欲任为太仆,作己副手,以便控制,?不就,遭董卓疑忌。?弃官奔荆州。后曾发兵讨董卓,未成。董卓被杀后,被李?征为太仆,录尚书事。后郭汜与李?互相攻杀,汉献帝派?至郭营劝和,被留作人质,?素刚烈,即日发病,死于郭营中。子皓,有才行,官至豫章太守
strong>个人资料
  朱?『音俊』
  字 公伟
  生卒 ? — 195
   终属 东汉
  籍贯 扬州会稽上虞[今浙江上虞]
 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
  官至 太尉 录尚书事 行骠骑将军事 钱塘侯
  家族资料
  父亲 未知 母亲 未知
  配偶 未知
  子女 朱?
  兄弟姐妹 未知
  相关人物 皇甫嵩 李? 郭汜 韩忠 董卓 刘协 杨彪
  曾效力过的势力 东汉 李?

历史概况


  汉大司农。少孤,母尝贩缯为业。隽以孝养致名,为县门下书佐,好义轻财,乡闾敬之。本县长山阳度尚见而奇之,荐于太守韦毅,稍历郡职。后太守尹端以俊为主簿。后太守徐?举隽孝廉,再迁除兰陵令,政有异能,为东海相所表。及黄巾起,公卿多荐隽有才略,拜为右中郎将,持节,与皇甫嵩讨诸贼,悉破平之。嵩乃上言其状,而以功归?,于是进封西乡侯,迁镇贼中郎将。破黄巾张曼成等,拜右车骑将军,振旅还京师,以为光禄大夫,增邑五千,更封钱塘侯,加位特进。以母丧去官,起家,复为将作大匠,转少府、太仆。时,董卓擅政,以?宿将,外甚亲纳而心实忌。及董卓被诛,李?、郭汜作战,?时犹在中牟。初平四年,代为太尉,录尚书事。明年秋,以日食免,复行骠骑将军事,持节镇关东。未发,会?、汜相攻,长安中乱,故?止不出,留拜大司农。献帝诏隽与太尉杨彪等十余人譬郭汜,令与?和。汜不肯,遂留质隽等。隽素刚,即日发病卒。

演义概况


  汉车骑将军。黄巾反,引军讨伐之,屡立功绩,迁车骑将军,河南尹。及董卓卒,卓余党李?、郭汜当政。后二贼乱政,掠夺公卿,隽哀汉衰微,归家病逝。

历史年表


早年


  少孤,母尝贩缯为业。隽以孝养致名,为县门下书佐,好义轻财,乡闾敬之。本县长山阳度尚见而奇之,荐于太守韦毅,稍历郡职。后太守尹端以俊为主簿。后太守徐?举隽孝廉,再迁除兰陵令,政有异能,为东海相所表。及黄巾起,公卿多荐隽有才略,拜为右中郎将,持节,与皇甫嵩诸贼,悉破平之。嵩乃上言其状,而以功归隽,于是进封西乡侯,迁镇贼中郎将。破黄巾韩忠,拜右车骑将军,振旅还京师,以为光禄大夫,增邑五千,更封钱塘侯,加位特进。以母丧去官,起家,复为将作大匠,转少府、太仆。时,董卓擅政,以隽宿将,外甚亲纳而心实忌。及董卓被诛,?、汜作战,隽时犹在中牟。

汉初平四年


  [公元一九三年]
  代为太尉,录尚书事。

汉初平五年秋


  [公元一九四年]
  以日食免,复行骠骑将军事,持节镇关东。未发,会?、汜相攻,长安中乱,故隽止不出,留拜大司农。

汉兴平二年


  [公元一九五年]献帝诏隽与太尉杨彪等十余人譬郭汜,令与?和。汜不肯,遂留质隽等。隽素刚,即日发病卒。

生平详述


熹平二年


  (173年),本县县长度尚深以朱俊为奇,把他推荐给郡守韦毅,于是朱俊开始在郡中任职。后任太守尹端任用他为主薄。尹端征剿许昭失利,被州牧举奏,应问斩刑。朱?悄悄到京师,花费数百金,买通主持章奏的官员,把州牧的奏章加以改动,于是尹端才得输作左校。尹端见罪过减轻,大喜,但心中疑惑,不知为何得减罪过。朱?也始终没对人提起过。
  下一任太守徐?荐举朱?为孝廉。后升任兰陵令。朱俊力官,有过人的才能,东海相又上表推荐。正好交趾(十三刺史邢之一)群盗并起,州牧、郡守软弱无能,不能禁止。另外,交趾梁率众万人,和南海太守孔芝一起反叛,攻破郡县。光和元年,朝廷便任命朱?为交趾刺史。
  朱?受到任命,回到本郡捡选家兵,调发士众,得五千人,分两路直奔交趾。到州界后,朱?整束兵众,屯驻不动,派使者到南海郡察看虚实,宣扬威德,以震慑敌人之心。接着调集七郡兵士,一齐进逼,终于斩杀了梁龙,逼降几万人,旬月之间,州郡平定。朝廷论功行赏,封他为都亭侯,食邑一千五百户,赐黄金五十斤,并征他人朝任谏议大夫。

中平元年


  (184年),黄巾农民起义爆发,朝中公卿都推荐朱?,说他有才略,于是,朝廷任命他为右中郎将,持节。
  朱?先与黄巾军波才部作战,失败。皇甫嵩退守长社(今河南省长葛县东北)。波才率大兵包围城。当时,城中兵少,众寡悬殊,军中震恐。皇甫嵩安慰部下,他说:“兵有奇变,不在?寡。今贼依草结营,易为风火。若因夜纵烧,必大惊乱。吾出兵击之,四面俱合,田单之功可成也。”(朱?画像
[2]《后汉书?皇甫嵩列传》)天遂人愿,当晚大风骤起。皇甫嵩命令将士扎好火把登上城墙,先派精锐潜出围外,纵火大呼,然后城上点燃火把,与之呼应。皇甫嵩借此声势,鸣鼓冲出。黄巾义军缺乏战斗经验,惊慌散乱,被迫后撤。这时,曹操也奉命赶来,于是皇甫嵩、曹操、朱?合兵,乘胜追击。黄巾义军顽强抵抗,数万人惨遭屠戮。皇甫嵩则被晋封为都乡侯。
  接着,皇甫嵩又和朱?一起乘胜镇压汝南、陈国地区的黄巾军,并追击波才、进攻彭脱,连连取胜,平定了三郡之地。
  皇甫嵩上表朝廷,推功于朱?,朱?被封为西乡侯,迁镇贼中郎将。
  时南阳黄巾首领张曼成起兵,自称“神上使”,拥众数万,杀郡守褚贡,屯驻宛城(今河南南阳)百余日。后任太守秦颉击斩张曼成。黄巾余兵又举赵弘为帅,人众越来越多,达到十几万人。朱?、荆州刺史徐?和秦颉合兵,共一万八千多人,进击赵弘,从六月直到八月,始终不能取胜。有人上奏,要召朱俊回京。司空张温上疏劝阻,他说:“昔秦用白起,燕任乐毅,皆旷年历载,乃能克敌。?讨颍川,以有功效,引师南指,方略已设,临军易将,兵家所忌,宜假日月,责其成功。”(《后汉书?朱俊列传》)灵帝依议。朱?于是挥兵急攻宛城,杀死赵弘。
  黄巾义军又以韩忠为帅,仍然占据宛城。朱?兵少不敌。于是解散城围,扎下营垒,筑造土山,面对城内。鸣鼓呐喊,摆出进攻城西南的态势。黄巾军全都赶赴应敌。朱?却自率精兵五千,进攻东北,将士鼓勇,登城而人,韩忠退守小城,惊惧非常,请求投降。
  司张超及徐??秦颉皆欲听之。朱?不同意,他说:“兵有形同而?异者。昔秦项之际,民无定主,故赏附以劝来耳。今海内一统,唯黄巾造寇,纳降无以劝善,讨之足以惩恶。今若受之,更开逆意,贼利则进战,钝则乞降,纵敌长寇,非良计也。”(《后汉书?朱?列传》)说完,下令急攻,但一连数日,未能攻克。
  朱?登上土山,掺望黄巾营垒,然后,对司马张超说:“吾知之矣。贼今外围周固,内营逼急,乞降不受,欲出不得,所以死战也。万人一心,犹不可当,况十万乎!其害甚矣。不如彻围,并兵 入城。忠见围解,?必自出,出则意散,易破之道也。”(《后汉书?朱俊列传》)
  于是下令解围。韩忠见围解,果然引军出战,朱?乘势进击,大破其军,追击十余里,斩杀。韩忠等人只好投降。秦颉杀死韩忠。黄巾余众不能自安,又以孙夏为帅,还驻宛城。朱?进攻,孙夏败走,朱俊纵兵击杀数万。黄巾破散流离。第二年春天,朝廷任命朱?为右车骑将军。朱?率兵回京,被任命为光禄大夫,增邑五千,改封钱塘侯,加位特进。后以母丧离职。服毕起家,任将作大匠,转任少府、太仆。
  黄巾起义之后,各地农民纷纷起义,有黑山、黄龙、白波、左校、郭大贤、于氐根、青牛角、张白骑、刘石、左髭丈八、平汉、大计、司隶、掾哉、雷公、浮云、飞燕、白雀、杨凤、于毒、五鹿、李大目、白绕、畦固、苦?等,不可胜数。其大声者称雷公,骑白马者为张白骑,轻便者言飞燕,多髭者号于氐根,大眼者为大目,如此称号,各有所因。大者聚众二三万,小的也有六七千人。
  其中,常山人张燕势力最大,他轻勇?捷,军中号曰飞燕,善得士卒之心。据众百万,占据黑山,朝廷不能制御。后来,他遣使至京师,投降了汉朝,被封为平难中郎将,领河北诸山谷事。
  后张飞燕渐渐侵犯河内,进逼京师。朝廷任命朱?为河内太守,率领家兵,击击退张燕。其后诸贼多为袁绍所平。此后,朱?曾任光禄大夫、屯骑、城门校尉、河南尹。
  当时,董卓把持政权。朱?是功高望重的将领,董卓对他格外小心。外表与他亲近交结,内心则对他颇为忌惮。初平元年(190年),关东州郡起兵讨伐董卓,推袁绍为盟主,兵锋甚盛。董卓颇为恐惧,想请公卿们商议,迁都长安,朱?屡次阻止。董卓虽然厌恶朱俊异己,但贪图他的高名,于是上表奏请朱俊为太仆,做自己的副手。使者欲宣诏命,朱?坚决推辞,不肯接受,却乘机说:“国家西迁,必孤天下之望,以成山东之衅,臣不见其可也。”使者听了,很感奇怪,问他:“召您受任,您坚决拒绝;没问您迁都的事,您却说了半天,这是为什么呢?”朱?说:“副相国,我不能胜任,迁都计,也不是急事。辞却不能胜任的职务,说点不关紧急的话,是我们做臣子的本分。”(《后汉书?朱?列传》)使者又问:“迁都的事,我从没听到过。就算朝廷有此打算,也还没有透露出来,您怎么知道的呢?”
  朱?又神秘地说:“这可是董相国告诉我的,否则,我怎能知道?”使者没办法,只好回去复命。此事于是作罢。
  董卓入关,留朱?守洛阳,朱?便和山东诸将通谋,想作内应。后来,朱?害怕董卓袭击自己,弃官逃往荆州。董卓任命弘农人杨懿为河南尹,驻守洛阳。朱俊闻讯,率兵还洛阳,杨懿退走。朱?见河南残破,无所凭依,引军向东,屯驻中牟。并传信给各个州郡,召请部队讨伐董卓。徐州刺史陶谦派来精兵三千。其他州郡也派了一些兵来。陶谦便上表奏任朱?行车骑将军。董卓闻知,让他的将领李?、郭汜率领数万人屯驻河内抵挡朱?。朱?出击,被击败。朱?白知众寡不敌,停留关下,不再前进。
  初平三年(192年),董卓被诛,李?(音同觉)、郭汜为乱。朱俊当时还在中牟。陶谦认为朱?是名臣宿将,屡立战功,可以委以大任,于是和诸豪杰共同推举他为太师,并传檄给各州牧伯,同讨李?,奉迎天子。正好李?也听从太尉周忠、尚书贾诩的计策,派人以天子诏书征召朱?入朝。
  两条道路,摆在面前,何去何从,亟待选择。军吏将士都不愿入关,想与陶谦等联合。朱?却不慌不忙,说出了一番道理。他说:“以君召臣,义不俟驾,况天子诏乎!且?、汜小竖,樊稠庸儿,无他远略,又?力相敌,变难必作。吾乘其闲,大事可济。”(《后汉书?朱?列传》)当下辞谢陶谦等人,奉诏入京,出任太仆。陶谦只好作罢。

初平四年


  (193年),朱?接替周忠为太尉,录尚书事。第二年秋,因日食而免职,复行骠骑将军事,持节镇关东,尚未出行就任。兴平二年(195年)二月,李?杀死樊稠,郭汜自疑,又与李?相互攻杀,长安大乱。朱?留京不出,任大司农。
  李?劫持献帝人其营中,献帝命朱?和太尉杨彪等十余人去说服郭汜,让他与李?和解。郭汜不肯,扣留朱?、杨彪等为人质。朱?素性刚猛,愤懑发病而死。其子朱?,亦有才行,官至豫章太守。
  朱?镇压黄巾,手段过于血腥,难逃历史罪责。但他不副董卓,明显其节,讽刺迁都,曲表其愤,欲乘?、汜,更见其深谋远虑。对此,则应一分为二地给予评价。

史籍记载


  朱俊字公伟,会稽上虞人也。少孤,母尝贩缯为业。俊以孝养致名,为县门
  下书佐,好义轻财,乡闾敬之。时,同郡周规辟公府,当行,假郡库钱百万,以
  为冠帻费,而后仓卒督责,规家贫无以备,俊乃窃母缯帛,为规解对。母既失产
  业,深恚责之。俊曰:“小损当大益,初贫后富,必然理也。”
  本县长山阳度尚见而奇之,荐于太守韦毅,稍历郡职。后太守尹端以俊为主
  簿。熹平二年,端坐讨贼许昭失利,为州所奏,罪应弃市。俊乃赢服间行,轻赍
  数百金到京师,赂主章吏,遂得刊定州奏,故端得输作左校。端喜于降免而不知
  其由,俊亦终无所言。
  后太守徐?举俊孝廉,再迁除兰陵令,政有异能,为东海相所表。会交觐部
  群贼并起,牧守软弱不能禁。又交觐贼梁龙等万余人,与南海太守孔芝反叛,攻
  破郡县。光和元年,即拜俊交觐刺史,令过本郡简募家兵及所调,合五千人,分
  从两道而入。既到州界,按甲不前,先遣使诣郡,观贼虚实,宣扬威德,以震动
  其心;既而与七郡兵俱进逼之,遂斩梁龙,降者数万人,旬月尽定。以功封都亭
  侯,千五百户,赐黄金五十斤,征为谏议大夫。
  及黄巾起,公卿多荐俊有才略,拜为右中郎将,持节,与左中郎将皇甫嵩讨
  颍川、汝南、陈国诸贼,悉破平之。嵩乃上言其状,而以功归俊,于是进封西乡
  侯,迁镇贼中郎将。
  时,南阳黄巾张曼成起兵,称“神上使”,众数万,杀郡守褚贡,屯宛下百
  余日。后太守秦颉击杀曼成,贼更以赵弘为帅,众浸盛,遂十余万,据宛城。俊
  与荆州刺史徐?及秦颉合兵万八千人围弘,自六月至八月不拔。有司奏欲征俊。
  司空张温上疏曰:“昔秦用白起,燕任乐毅,皆旷年历载,乃能克敌。俊讨颍川,
  以有攻效,引师南指,方略已设,临军易将,兵家有忌,宜假日月,责其成功。”
  灵帝乃止。俊因急击弘,斩之。
  贼余帅韩忠复据宛拒俊。俊兵少不敌,乃张围结垒,起土山以临城内,因鸣
  鼓攻其西南,贼悉众赴之。俊自将精卒五千,掩其东北,乘城而入。忠乃退保小
  城,惶惧乞降。司马张超及徐?、秦颉皆欲听之。俊曰:“兵有形同而势异者。
  昔秦、项之际,民无定主,故赏附以劝来耳。今海内一统,唯黄巾造寇,纳降无
  以劝善,讨之足以惩恶。今若受之,更开逆意,贼利则进战,钝则乞降,纵敌长
  寇,非良计也。”因急攻,连战不克。俊登土山望之,顾谓张超曰:“吾知之矣。
  贼今外围周固,内营逼急,乞降不受,欲出不得,所以死战也。万人一心,犹不
  可当,况十万乎!其害甚矣。不如彻围,并兵入城。忠见围解,势必自出,出则
  意散,易破之道也。”既而解围,忠果出战,俊因击,大破之,乘胜逐北数十里,
  斩首万余级。忠等遂降。而秦颉积忿忠,遂杀之。余众惧不自安,复以孙夏为帅,
  还屯宛中。俊急攻之。夏走,追至西鄂精山,又破之。复斩万余级,贼遂解散。
  明年春,遣使者持节拜俊右车骑将军,振旅还京师,以为光禄大夫,增邑五千,
  更封钱塘侯,加位特进。以母丧去官,起家,复为将作大匠,转少府、太仆。
  自黄巾贼后,复有黑山、黄龙、白波、左校、郭大贤、于氐根、青牛角、张
  白骑、刘石、左髭丈八、平汉、大计、司隶、掾哉、雷公、浮云、飞燕、白雀、
  杨凤、于毒、五鹿、李大目、白绕、畦固、苦?之徒,并起山谷间,不可胜数。
  其大声者称雷公,骑白马者为张白骑,轻便者言飞燕,多髭者号于氐根,大眼者
  为大目,如此称号,各有所因。大者二三万,小者六七千。
  贼帅常山人张燕,轻勇中号捷,故军中号曰飞燕。善得士卒心,乃与中
  山、常山、赵郡、上党、河内诸山谷寇贼更相交通,众至百万,号曰黑山贼。河
  北诸郡县并被其害,朝廷不能讨。燕乃遣使至京师,奏书乞降,遂拜燕平难中郎
  将,使领河北诸山谷事,岁得举孝廉、计吏。
  燕后渐寇河内,逼近京师,于是出俊为河内太守,将家兵击却之。其后诸贼
  多为袁绍所定,事在《绍传》。复拜俊为光禄大夫,转顿骑,寻拜城门校尉、河
  南尹。
  时,董卓擅政,以俊隽宿将,外甚亲纳而心实忌。及关东兵盛,卓惧,数请
  公卿会议,徙都长安,俊辄止之。卓虽恶俊异己,然贪其名重,乃表迁太仆,以
  为己副。使者拜,俊辞不肯受。因曰:“国家西迁,必孤天下之望,以成山东之
  衅,臣不见其可也。”使者诘曰:“召君受拜而君拒之,不问徙事而君陈之,其
  故何也?”俊曰:“副相国,非臣所堪也;迁都计,非事所急也。辞所不堪,言
  所非急,臣之宜也。”使者曰:“迁都之事,不闻其计,就有未露,何所承受?”
  俊曰:“相国董卓具为臣说,所以知耳。”使人不能屈,由是止,不为副。
  卓后入关,留?守洛阳,而俊与山东诸将通谋为内应。既而惧为卓所袭,
  乃弃官奔荆州。卓以弘农场懿为河南尹,守洛阳。俊闻,复进兵还洛,懿走。俊
  以河南残破无所资,乃东屯中牟,移书州郡,请师讨卓。徐州刺史陶谦遣精兵三
  千,余州郡稍有所给,谦乃上俊行车骑将军。董卓闻之,使其将李?、郭汜等
  数万人屯河南拒俊。俊逆击,为?、汜所破。俊自知不敌,留关下不敢复前。
  及董卓被诛,?、汜作战,俊时犹在中牟。陶谦以俊名臣,数有战功,可
  委以大事,乃与诸豪杰共推俊为太师,因移檄牧伯,同讨李?等,奉迎天子。
  乃奏记于俊曰:
  徐州刺史陶谦、前杨州刺史周乾、琅邪相阴德、东海相刘馗、彭城相汲廉、
  北海相孔融、沛相袁忠、太山太守应劭、汝南太守徐?、前九江太守服虔、博士
  郑玄等,敢言之行车骑将军河南尹莫府:国家既曹董卓,重以李?、郭汜之祸,
  幼主劫执忠良残敝,长安隔绝,不知吉凶。是以临官尹人,?绅有识,莫不忧惧,
  以为自非明哲雄霸之士,曷能克济祸乱!自起兵已来,于兹三年,州郡转相顾望,
  未有奋击之功,而互争私变,更相疑惑。谦等并共谘诹,议消国难。佥曰:“将
  军君侯,既文且武,应运而出,凡百君子,靡不锸锸。”故相率厉,简选精悍,
  堪能深入,直旨咸阳,多持资粮,足支半岁,谨同心腹,委之元帅。
  会李?用太尉周忠、尚书贾诩策,征俊入朝。军吏皆惮入关,欲应陶谦等。
  俊曰:“以君召臣,义不俟驾,况天子诏乎!且?、汜小竖,樊稠庸儿,无他
  远略,又势力相敌,变难必作。吾乘其间,大事可济。”遂辞谦议而就?征,
  复为太仆,谦等遂罢。
  初平四年,代周忠为太尉,录尚书事。明年秋,以日食免,复行骠骑将军事,
  持节镇关东。未发,会李?杀樊稠,而郭汜又自疑,与?相攻,长安中乱,
  故俊止不出,留拜大司农。献帝诏俊与太尉杨彪等十余人譬郭汜,令与李?和。
  汜不肯,遂留质俊等。俊素刚,即日发病卒。
  子?,亦有才行,官至豫章太守。

历史评价


  《后汉书?朱?传》:“?捷陈、颍,亦弭於越。言肃王命,并遘屯蹶。”
  《后汉书.卷七十一.皇甫嵩朱俊列传第六十一》[3]:
  论曰:皇甫嵩朱俊并以上将之略,受?仓卒之时。《春秋左氏传》曰:“国之大事在祀与戎。祀有执?,戎有受?。”?,宜社之肉也。《尔雅》曰:“举大事,动大众,必先有事于社然后出,谓之宜。”及其功成师克,威声满天下。值弱主蒙尘,犷贼放命,斯诚叶公投袂之几,翟义鞠旅之日,《新序》曰:“楚白公胜既杀令尹、司马,欲立王子闾为王。王子闾不肯,劫之以刃。王子闾曰:‘吾闻辞天下者,非轻其利以明其德也。不为诸侯者,非恶其位以洁其行也。今子告我以利,威我以兵,吾不为也。’白公强之,不可,遂杀之。叶公子高率楚众以诛白公,而反惠王于国。”投袂,奋袂也,言其怒也。《左氏传》曰:“楚子闻之,投袂而起。”翟义,方进之子,举兵将诛王莽,事见《前书》。《诗》曰:“陈师鞠旅。”郑玄注云:“鞠,告也。”故梁衍献规,山东连盟,而舍格天之大业,蹈匹夫之小谅,卒狼狈虎口,为智士笑。山东连盟谓上云群帅及袁氏也。《书》称“伊尹格于皇天”。《论语》曰:“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。”《庄子》云,孔子见盗跖,退曰:“吾几不免虎口。”岂天之长斯乱也?何智勇之不终甚乎!前史晋平原华峤,称其父光禄大夫表,《华峤谱叙》曰:“表字伟容,歆之子也。年二十余,为散骑常侍。”每言其祖魏太尉歆《魏志》曰:“歆字子鱼。”称“时人说皇甫嵩之不伐,汝豫之战,归功朱俊,张角之捷,本之于卢植,收名敛策,而己不有焉。敛策,不论其功。盖功名者,世之所甚重也。诚能不争天下之所甚重,则怨祸不深矣”。如皇甫公之赴履危乱,而能终以归全者,其致不亦贵乎!故颜子愿不伐善为先,斯亦行身之要与!《论语》曰,颜回曰:“愿无伐善,无施劳。”
  赞曰:黄妖冲发,嵩乃奋钺。孰是振旅,不居不伐。《老子》曰:“功成而不居。”俊捷陈、颍,亦弭於越。谓平许昭也。于,语辞,犹云“句吴”之类矣。言肃王命,并遘屯蹶。蹶犹踬也。
点击分享:

猜你喜欢

栏目导航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