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丕《黎阳作》(四首)原文及注释

2020-12-09 作者:故事大全 阅读:
  三国历史作为中国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有着它独特的魅力,今天三国历史频道就给大家来说一说三国中的故事,欢迎大家阅读。

曹丕画像

  黎阳作〔1〕

  其一

  朝发邺城〔2〕,夕宿韩陵〔3〕。

  霖雨载涂〔4〕,舆人困穷〔5〕。

  载驰载驱〔6〕,沐雨栉风〔7〕。

  舍我高殿〔8〕,何为泥中〔9〕。

  在昔周武〔10〕,爰暨公旦〔11〕。

  载主而征〔12〕,救民涂炭〔13〕。

  彼此一时〔14〕,唯天所赞〔15〕。

  我独何人〔16〕,能不靖乱〔17〕。

    【注释】

  〔1〕黎阳,在今河南浚县。建安四年至八年,曹操多次对黎阳用兵。这组诗可能作于建安八年。三月曹操攻黎阳,大破袁谭、袁尚军。五月还许,八月曹操征刘表,十月又到黎阳。本年曹操从征。

  〔2〕邺城:古都,旧址在今河北临漳西南邺镇之东。汉属魏郡所治。汉末又先后为冀州,相州所治。曹操打败袁绍后,据之为基地,后为魏都。与长安、谯、许昌、洛阳合成“五都”。

  〔3〕韩陵:韩陵山,在今河南安阳东北,为自邺城到黎阳的必经之地。

  〔4〕霖雨:久雨。载涂:指道路泥泞。载:充满。

  〔5〕舆人:众人。

  〔6〕载驰载驱:意为又驰又驱,紧急行走。载,虚词,无实意义。

  〔7〕沐雨栉风:形容辛苦奔波,饱经风雨。

  〔8〕舍:放弃。指离开安逸的住所。

  〔9〕何为泥中:为什么竟在泥水中奔波呢!

  〔10〕周武:周武王姬发。曾兴兵讨伐殷纣王,建立周朝。武王是其死后的谥号。

  〔11〕爰:乃。暨:及、到。公旦:即周公姬旦。周武王之弟。武王死后,年幼的成王即位,由周公摄政,使周王朝政权得以巩固。

  〔12〕载主而征:周武王带领诸侯起兵讨伐殷纣王时,载着周文王的牌位,表示乃奉父命而伐,不敢自专。

  〔13〕涂炭:泥沼和炭火,比喻水深火热的困境。

  〔14〕彼此:当年的武王伐纣和今天的进军黎阳。

  〔15〕唯:句首语气词,无义。天:上天,天意。赞:赞同。

  〔16〕独:句中语气词,无义。

  〔17〕能:岂能。

  其二

  殷殷其雷〔18〕,??其雨〔19〕。

  我徒我车〔20〕,涉此艰阻〔21〕。

  遵彼洹湄〔22〕,言刈其楚〔23〕。

  班之中路〔24〕,涂潦是御〔25〕。

  辚辚大车〔26〕,载低载昂〔27〕。

  嗷嗷仆夫〔28〕,载仆载僵〔29〕。

  蒙涂冒雨〔30〕,沾衣濡裳〔30〕。

  【注释】

  〔18〕殷殷:象声词,指雷声。

  〔19〕??:密布的样子。此与上句意为“其雷殷殷,其雨??”,“其”为句中语气助词。

  〔20〕徒:士卒。

  〔21〕涉:步行渡水。

  〔22〕遵:循,沿着。洹:洹水:古水名,又名安阳河。在今河南省安阳、内皇一带。湄:岸边,水和草相接的地方。

  拚将一死酬知己,致令千秋仰义名。

  〔23〕刈:收割。楚:一种枝干坚劲的灌木。

  〔24〕班:遍及。中路:路中。

  〔25〕涂潦:道路上的积水。涂:同“途”。御:驾车行走。此与上句言:驾车行驶在遍布积水的道路上。

  〔26〕林霖:象声词,指车行走时发出的声音。

  〔27〕载低载昂:指车行路上忽高忽低,上下颠簸。载:语气助词,无实意。

  〔28〕嗷嗷:众声嘈杂。仆夫:此指驾车的士卒。

  〔29〕仆:向前倾跌。僵:此指直立。此句言车行困难,人在车上一会儿倒下,一会儿又站起来。

  〔30〕蒙:遭受。涂:泥。冒:覆盖。此句指路上大雨倾泻,泥水飞溅,行军及其艰苦。

  〔31〕濡:沾湿。裳:古称裙为裳,男女皆服。

相关人物:曹操 曹丕 袁谭 袁尚 刘表 袁绍 

了解更多三国故事,欢迎继续关注三国历史频道更多有关三国的内容。
点击分享:

栏目导航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