溥仪为什么做了三次皇帝

2020-12-09 作者:故事大全 阅读:
  宣统皇帝溥仪作为中国历史中最后一个皇帝,一直都是充满争议的皇帝,今天就让清朝频道带大家一起看看溥仪为什么做了三次皇帝

  宣统皇帝,名爱新觉罗·溥仪,是满清十二帝中最后一位皇帝。他在清朝这十二个皇帝当中,有六个特别之处,十二个皇帝中最后一位皇帝;登基年龄最小的一位皇帝;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;没有庙号谥号的皇帝;没有皇陵的皇帝;连做了三次皇帝的皇帝。

  溥仪登上大清王朝的帝位其实纯属偶然,他并非光绪皇帝的儿子,所以在光绪驾崩之前,溥仪也并非皇太子。其实,早在戊戌政变之后,慈禧就打算废掉光绪帝,但光绪皇帝没有子嗣继承大统,这该怎么办呢?

  第一次做皇帝

  1900年12月24日,慈禧太后下懿旨,由军机大臣载漪的儿子溥?(jùn)做“大阿哥”,既继承同治皇帝又继承光绪皇帝,并且传话,第二年光绪皇帝要举行禅位大典,同时举行大阿哥登基大典。

  谁知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义和团事件,“大阿哥”的父亲载漪,支持义和团。因此慈禧革去载漪军机大臣职务,遣戍新疆。第二年慈禧又宣布废除大阿哥溥?的“大阿哥”这个名号。“大阿哥”废掉之后,慈禧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了,而此时光绪皇帝还被慈禧囚在中南海的瀛台上,光绪又没有儿子。光绪三十四年10月20日,光绪皇帝病重,慈禧传下懿旨,让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入继同治皇帝,兼祧光绪皇帝。在光绪皇帝驾崩后,溥仪就登基做了清朝的宣统皇帝。

  溥仪第一次登基做皇帝到他退位只有三年的时间,即从三岁到六岁期间做了宣统皇帝。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,即1911年10月10日,武汉新军发动起义,史称“辛亥革命”。接着湖南等各省纷纷响应,不久在南京召开临时会议,推选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,废除宣统年号,纪年改用公元纪年。1912年1月1日,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,接着和清政府谈判,孙中山最后决定由袁世凯接任他的大总统,南北达成了一个协议,宣布宣统皇帝退位,即溥仪退位。

  第二次做皇帝

  溥仪第二次登基是因为公元1917年6月的“张勋复辟”。那一年,张勋率领“辫子兵”叫嚣着“奉还大政”进入北京城。7月1日,溥仪在张勋和康有为等保皇党人的扶持下重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。在当时只有十二岁溥仪的心里无疑盼望着复辟的成功。然而高兴了没几天,形势又变了。段祺瑞重新掌权,将张勋和“辫子军”赶了出去。从张勋带领“辫子军”入京,和康有为等保皇党一起在7月1日宣布溥仪复辟做皇帝,到当月12日,在全国的声讨中,溥仪再次宣告退位,溥仪的第二次的皇帝梦仅仅做了十二天便结束了。真可谓来去匆匆!

  第三次做皇帝

  1932年3月1日,溥仪被日本人扶持为日本傀儡政权“满洲国”的执政人,建年号“大同”。1934年改国号为“满洲帝国”,改年号为“康德”。于是,溥仪第三次登基做了皇帝,但这和真正意义上的皇帝可谓天差地别,没有半点权势,只是日本人卵翼下的“儿皇帝”。

  1945年8月15日,日本战败投降。没有日本人的庇护,溥仪的皇帝也做不成了。8月17日,溥仪准备从沈阳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,被带到苏联。直到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。就这样,溥仪一生的皇帝梦彻底地结束了。

了解更多清朝历史故事欢迎继续阅读本网站哦。
点击分享:

栏目导航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