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人的精神强度,决定他的社会地位与未来命运

2020-12-09 作者:故事大全 阅读:
  成功的秘诀有哪些?今天励志频道带来一个人的精神强度,决定他的社会地位与未来命运。
【我们常常感叹,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。但为什么会这么大?却常常没有进行更为深入一点的反思。

一个人的精神强度,决定着他的社会地位与未来命运。有些人的个性很强,很有自我想法和独立意识,而有一部分人却是永远拿不定主意,一直在犹犹豫豫间错失了很多的机会。

生活在社会上,还必须要有较强的修复力,我们在生活中总是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,层出不穷,而往往很多是出其不意的。而在面对问题或者受到冲击、伤害时,如何做自我修复则显得尤为重要。】

作者:雾满拦江

有朋友在留言里问:我也想努力,成就事业。但就是受不了打击,遇到挫折很难恢复过来。这有没有什么快点的解决办法?
 
快点的解决办法?
 
你咋不上天呢?
 
办法是有的。
 
但效果如何,见效时间多长,亦或需要几个疗程,因人而异。
 
取决于你精神状况有多强。
 
一个人的精神强度,决定着他的社会地位与未来命运。
 
 
?
 
社会是流动的。
 
有如尼奥这样,抗压能力太差,导致人生如坐滑板车下行的。
 
就有另外的情形。
 
武汉大学心理学学士砍妹,曾讲过这么个怪故事:
 
在美国,也有这么个中产孩子,白种人,名叫亨利。
 
少年时代顺风顺水,轻松拿下哈佛。
 
毕业后,就成为失业人口。
 
终于找到了个教师工作,讲课两周,他说:这不是俺想要的生活。
 
丢下书本回家。
 
啃老。
 
再找工作,推销铅笔。
 
很快放弃,改敲别人家门,推销杂志。
 
再放弃,再找……咦,铲粪这工作蛮好。
 
就这样,他的人生渐行渐下,越来越不堪。
 
和他同样不堪的,还有一个好基友。两人一块在外边合租房子。
 
这个不堪的室友,对亨利下行的人生,深表满意。
 
室友说:亨利,你不是人。
 
你是苹果树上,结出来的尚未盛开的花苞,你的人生充满光明,你还将给别人带来快乐与希望。
 
我看好你。
 
真的假的?亨利深表怀疑,但还是勇敢的尝试——拿起笔来,开始写作。
 
《瓦尔登湖》!
 
亨利·戴维·梭罗,他的人生从此成为传奇,《瓦尔登湖》长存不衰。单只是咱们中国,就有三、四十种译本。微信里常见推荐图书的贴子,如果书单中没有这本,就可以无视了。
 
而那位鼓励亨利·戴维·梭罗,让他的才华展现出来的死党基友,他是……孔子。
 
——美国的孔子。
 
拉尔夫·沃尔多·爱默生,美国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,总统林肯不敢叫他的名字,称他为美孔,美国孔子。
 
?
 
如亨利·戴维·梭罗这类,如拉尔夫·沃尔多·爱默生这类,于逆境中奋起,于平庸中辉煌的事例,比比皆是。
 
比如索罗斯,年轻时落魄伦敦,饭都没得吃,饿到和抢盘子舔,还没抢过。
 
乔布斯,大学时退学,每天睡地板,靠捡瓶子卖钱吃饭,还吃不饱。每周要穿越城市,去吃顿慈善伙食。好不容易逆袭创个业,还被自己亲手创建的公司赶出来了。
 
硅谷钢铁侠斯克,少年时候最惨。因为太有才,遭到一伙学渣的痛恨,而天往死里削他,经常把他打得昏死过去。而且这种无节制的校园暴力,持续了三、四年之久。一般人打上个三四天,就打到你彻底怀疑人生。但是马斯克就是这么抗揍,三四年的殴打也没打服他,最后还是玩成了个举世闻名。
 
 
?
 
知乎用户KY教主,提供过这么一组数据:
 
发展心理学家沃纳,曾跟踪698名孩子前后32年,这些孩子有的来自于优裕的中产之家,有些则来自于“有风险”的家庭。
 
“有风险”的家庭,当然是家境贫寒的那类。穷孩子想要得到点什么,总是比富家孩子更艰难。所以他们的人生,遭受到的挫折,也就多一些。
 
跟踪发现,来自于风险家庭的孩子,约有三分之二,在10岁前后就被挫折压跨,出现犯罪、精神疾病或是青春期性罪错等问题。
 
——但还有三分之一的风险家庭孩子,他们顶住了挫折带来的压力,充满自信与关爱,事业爱情顺风顺水,而且他们总是能够把握住新出现的机遇。
 
这些孩子们的差别,到底在哪儿呢?
 
——明尼苏达大学,发展心理学家加梅齐,给出了答案:
 
挫折或困境,其实并不会影响人生。
 
真正影响我们的,是我们对挫折、对困境的看法。
 
?
 
不同的人,对压力有着不同的解读。
 
精神强度足够的人,有一种解读方式。
 
精神状况太关的人,则有完全相反的解读。
 
物以类聚,人以群分。三观不同,何必相融。不同的认知观念,把我们外形相近的人,分成完全不同的物种。
 
据此,发展心理学家提出来个新鲜的概念:
 
修复力!
 
?
 
知乎用户ky教主认为:人和人不同。
 
有的是玻璃人。
 
有的是橡胶人。
 
玻璃人,晶莹剔透,脆弱不堪,稍稍碰它一下,哗啦啦,满地都是碎片。
 
橡胶人,肉感瓷实,耐磨抗压,你踩他一脚,他看似瘪下去了。等你把脚收回,嘿,他又哧哧的鼓起来了。
 
——尼奥就是个玻璃人,虽然家境富裕,把他的前途全部铺好,可行路上稍微碰一下,哗啦啦,他就这么碎掉了。
 
——棱罗、爱默生、索罗斯、乔布斯、马斯克等,这些家伙都是橡胶人,无论你怎么发狠的蹂躏他们,他们也无知无感,继续吭哧瘪肚的,向着他们的人生目标,一径前行。
 
玻璃人,橡胶人,都是人。
 
差别在于双方的认知不同。
 
?
 
玻璃人与橡胶人的差别,在于认知的分辨率不同。
 
第一个,玻璃人其实没什么认知概念,只是一种感觉。
 
他们感觉这世界,乌漆麻黑一团,固化不变。所以他们意识不到,随着时间的流逝,过去的已经成为过去,新的生活已经来临。他们的感觉仍然停留在昔往的不幸之中,自怨自艾,抹泪哭泣,沉溺于痛苦中无力解脱。
 
而橡胶人是有明确时间概念的,昨天的痛,是昨天的事儿,今天赶紧努力,不努力后天更痛,所以他们始终持积极人生态度,能够走出心理的苦伤。
 
第二个,玻璃人心智认知幼稚,无力区分自我与他人。
 
所以玻璃人遭遇麻烦时,弄不清楚责任归谁。他们会这样想:都怪俺不好,都是俺的错,如果不是俺,就不会遇到这种事儿。这种过度的自责,带来的是心理上真实的疼感。这种疼是真切的,甚至可以服药治疗。但遇到点麻烦就吃药,这事太诡异了,没人给他们药吃,他们自己也不认为吃药有什么用,就这样沉浸于自我责备之中,越陷越深。
 
橡胶人则不然,橡胶人遇到挫折或是困境,先要厘清责任。这事自己需要承担多少责任,别人又需要承担多少——有能力劝说他人承担起责任来,这固然好,如果别人不肯承担,那自己也尽力了,只需要在自己的人生职责范围内,把自己的问题解决掉。相比于玻璃人的自担全责,橡胶人的自责就没那么强烈,也很容易着手解决掉。
 
第三个,玻璃人无力区分自我与环境。
 
或者说,在玻璃人的认知里,自我与环境是一体的,不可拆分的。在遇到挫折时,就感受到了巨大的无能为力,只能躲起来偷偷的哭,别无解决之策。
 
而橡胶人能够区分自我与环境,环境不是自己能改变的,但环境是随着时间变化的。人生的选择在权力在自己,命运始终在自己的手上。于是橡胶人会面对挫折困境继续行进,这就有了强大的心灵修复力。

 

?
 
重复强调:心灵的修复力,不过就三个认知:
 
第一个,世界在变,一切在变,痛苦的黑暗从来不是永远,眼前的一切不过是过眼云烟。
 
第二个,明晰认清自己的人生责任,不夸大,不推诿。立即着手制订解决方案。
 
第三个,我们无法选择环境,但是可以选择命运。挫折困境,不过是人生行路的历程,走过去你的人生就走过去了,停下来,你的人生就停滞了。

 

 

?
 
要掌握命运,先改善认知。
 
要改善认知,先从世界观开始。
 
——失败者的世界观,是固化的,认为一切天经地义永不变化。有钱人世世代代有钱,穷人祖祖辈辈受穷,再努力也没什么效果。但世界真的不是这样,宇宙星辰,每时每刻都在变化,有钱人无不是洗脚上田,再结板的社会,逆袭场景也是天天上演。社会阶层犹如海潮,时刻翻覆暗潮涌动,这才是你刻意无视的真实世界,正视这个变化的世界,你的生命才算是真正开始。
 
——再修复你的人生观,失败者眼中的人生,是建立在固化世界上的颓废观念。他们相信人生命运早已固化,再努力也是枉然。但现实真的不是这样,你的人生你做主,你的命运你主宰。未来从未固化确定,人生充满无尽可能。只有当你自甘放弃,真正的失败才会来临。
 
——最后修复你的价值观,你生命中的最高价值,就是你自己。你的选择与行为,构成了你生命的意义。你激昂,你高歌,你行进,你的生命就是不一样的烟火。如果放弃自我,就会转而盯紧别人,臆造出种种不存在的规则或原则,奉其为最高价值,企图拖住行进者的脚步。但这种废弃式的人生,最终只能落得个满目凄凉。
 
如安兰德所言,我以我的生命及我对生命的热爱发誓,我永远不臆造观念或理由,羁拌自我或他人的行进,我只为自己生命的灿烂而努力,只为自己辉煌的明天而发奋。这才是我,一个时刻绽放着激情与光华的,幸福而乐观的行进者。
 
看更多励志文章欢迎继续关注本站哦。
点击分享:

栏目导航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