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操杀吕伯奢是真的吗?

2020-12-09 作者:故事大全 阅读:
  

  就我理解,任何历史,无可置疑的内容,通常只有那些最基本的历史事实。

  而所有的历史细节,通常都是一个个的罗生门;换而言之,同样的一件事,由不同的人记录下来,它肯定是存在巨大的差别。

  如果我们看三国历史时,只能看到《三国志》,有人提问说,曹操到底有没有杀吕伯奢?肯定会有许多人告诉他,吕伯奢只是演义中的人物,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。

  事实上,《三国志》从头到尾都没有提过吕伯奢这个人。

  我们看到的古代史,常常有确切无疑的历史细节,无非是因为当时留下的历史资料太少。换而言之,许多时候只有官方统一口径的版本(传说中的正史),面对相关内容,不论它可信不可信,我们也只能认为它是可信的,因为我们不相信它,还能相信谁呢?

  夏娃问亚当,你爱我吗?

  亚当说,我不爱你,还能爱谁呢?

  在南北朝时,关于三国历史的记述,不但有《三国志》,还有《魏书》、《世语》等一百多部史书,这些书名后来大都在《三国志》的注里出现。[注]

  [注]:计经部廿家,史部一百四十二家,子部廿三家,集部廿三家,凡二百十家

  如果没有意外,以当时的那种印刷、传媒条件,以皇权政治的文化管制,最后关于三国的历史,我们只能看到官方编写的《三国志》。就如,我们现在看到的东汉、南北朝历史,除了官方编订的正史外,好像没有其它了。

  三国历史的幸运,在于裴松之奉皇帝的旨意,给《三国志》作了一个注,在这个注里,裴松之把当时各种版本的三国历史,都摘抄下一部分内容。于是我们看《三国志》时,对于同一件事,常常可以看到众多不同的记述。[注]

  [注]:上使注陈寿三国志,松之鸠集传记,增广异闻,既成,奏上。上善之,曰:“此为不朽矣。”

  如果没有裴松之给《三国志》作注,我们看三国历史时,恐怕都不会知道世上有吕伯奢这个人。因为《三国志》从始到终就没有提过这个人。

  如果裴松之在说吕伯奢时,只引用了一部史书中的内容,那我们看三国历史时,对吕伯奢相关的内容,自然也不会存在争议。问题是,裴松之在说吕伯奢时,引用了三部史书,关键是这三部史书,对这件事的记述,细节上存在太多的差异。

  当然了,这三部史书在说吕伯奢时,虽然细节上存在差异,但似乎都说曹操到吕伯奢家时,吕伯奢并不在家。从这层意义上,曹操并没有杀吕伯奢,只是杀了吕伯奢的家人。[注]:

  [注]: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;伯奢不在,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,取及物,太祖手刃击杀数人。《魏书》

  [注]:太祖过伯奢。伯奢出行,五子皆在,备宾主礼。太祖自以背卓命,疑其图己,手剑夜杀八人而去。《魏晋世语》

  [注]:太祖闻其食器声,以为图己,遂夜杀之。既而凄怆曰“宁我负人,毋人负我!”遂行。孙盛《杂记》

  这三个版本,哪个最可信呢?

  我们无从知道了,因为对于历史细节,通常就如一句歌词所说,你我都以为知道事情的真相,其实,你我听到的都只是一个传说。

  就我的理解,历史书上完全可信的内容,只有那些最基本的历史事实。

  最基本的历史事实,就是人所共知的、没有争议的内容。比如,某年某月,曹操离开洛阳城;某年某月曹操在关东组织军队讨伐董卓;某年某月,曹操与袁绍等人率军讨伐董卓.......。再说得细一点,就是某年某月,中央政府发表了什么文告(史书原文抄录);某年某月,中央政府发布了什么重大人事任命;某年某月哪些高级官员参与了某件事..........。

  其它内容呢,通常都是应该存疑的。尤其是当事人的私密对话、或是当事人的心理活动,就更应该存疑了。一切是显然的,只要史料丰富,相关内容肯定都是一个个罗生门,因为各方的记述,肯定是天差地别的。

  比如,曹操杀了吕伯奢。

  曹操为什么要杀吕伯奢呢?具体过程是什么?

  曹操一系的人,自然会把它记述的充满了正义;反对曹操的人,自然会淡化、否定它的正义性;丑化曹操的人,更会把它记述的充满邪恶。哪种版本可信呢?常常是无法确定的。

  从裴松之引用的相关内容,我们大约可以看出曹操历史形象的变化。

  在开始,曹操是以伟光正的形象出现,所以他杀吕伯奢家人时,那是完全代表了正义,因为吕伯奢一家人,是标准的反面形象。

  再后来,曹操的形象,多少有些不光彩了。因为,曹操杀吕伯奢一家人,只是因为曹操内心的猜忌。

  再后来,曹操的形象,就更不光彩了。因为,曹操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,更说出了千古名言,宁我负人,毋人负我。

  再后来,曹操的历史形象,就更差劲了。因为我们知道,曹操后来在舞台上的形象就是大白脸了。所以有关吕伯奢的故事,就有了一个,我们更为熟悉的版本。[注]

  操与宫坐久,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。操曰:"吕伯奢非吾至亲,此去可疑,当窃听之。"二人潜步入草堂后,但闻人语曰:"缚而杀之,何如?"操曰:"是矣!今若不先下手,必遭擒获。"遂与宫拔剑直入,不问男女,皆杀之,一连杀死八口。搜至厨下,却见缚一猪欲杀。宫曰:"孟德心多,误杀好人矣!"急出庄上马而行。行不到二里,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,手携果菜而来,叫曰:"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?"操曰:"被罪之人,不敢久住。"伯奢曰:"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,贤侄、使君何憎一宿?速请转骑。"操不顾,策马便行。行不数步,忽拔剑复回,叫伯奢曰:"此来者何人?"伯奢回头看时,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。宫大惊曰:"适才误耳,今何为也?"操曰:"伯奢到家,见杀死多人,安肯干休?若率众来追,必遭其祸矣。"宫曰:"知而故杀,大不义也!"操曰:"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。"陈宫默然。《三国演义》

  前三个版本,我不敢说哪个是真哪个是假。但是第四个版本,我可以肯定的说,它就是一个民间故事。

 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,有人到了宋江家,宋江的老爸会亲自出去打酒吗?估计是不可能的。因为宋江的老爸怎么说,也是传说中的宋太公,家里来了贵客,宋太公不亲自陪贵客,却亲自出门打酒,这叫什么事呢?首先,宋江家怎么会缺酒呢?其次,宋太公打发个谁,不能出去买点酒?

  我们现在的问题是,吕伯奢的社会地位,有宋太公高吗?肯定高的去了。宋太公结交的是些什么人?无非是个县都头、县令罢了;吕伯奢结交是什么人呢?那是副国级、省部级的官员。宋太公拿什么与吕伯奢比呢?

  而在这个故事中,吕伯奢实在好像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头;所以贵客来了,家里连酒也没有,更需要吕伯奢亲自骑着驴出去打酒。当然了,吕伯奢的儿子,也就是几个普通村民,客人来了,竟然不懂得招呼客人,都跑出去杀猪了。

  就这种人家,怎么可能与三公级的官员是朋友呢?

  作者:泪痕春雨

点击分享:

栏目导航

推荐阅读